长安街畔,北京饭店12层的一间会议室里,一个20余人参加的小型会议正在举行。每位与会者桌上都没有会议的“标配”——瓶装水,取而代之的,是一只只茶杯,服务员在会议过程中酌情添水。 “我们已经开始不主动提供瓶装水了。”北京饭店餐饮部副经理郝婷婷把记者引到会议室的一角。 这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,长条形会议桌摆放在正,角落里一张不起眼的小边桌上摆着一些纸、笔、矿泉水等会议备用物品。 “如果需要瓶装水,可以在这里自取,但以前的大瓶水都已经换成了小瓶。” 郝婷婷告诉记者,以前会议室提供的都是500毫升的大瓶水,经常会看到没喝完的“半瓶水”。从上个月开始,所有大型会议、活动的瓶装用水都改成350毫升的小瓶水,“从需求上减少用量,也是一种节约。” 记者发现,这些小瓶水也有“文章”。每瓶水的瓶身上都贴了一个灰色标签,签上印有一行小字“给水瓶做记号,并请喝完”。用指甲轻轻一划,就能在灰色的标签上写字。使用者标注了自己的标记之后,就不会因为水瓶混淆而产生浪费。 对于每一位喝瓶装水的与会者,服务员还会提供玻璃杯。“一场会议结束后,所有剩下的瓶装水用来熨烫台布、勾兑消毒剂,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鼓励大家把水倒出来喝,这样会更加卫生。”郝婷婷说。 不仅如此,北京饭店还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,在每次会议结束后,要提醒与会者将喝不完的瓶装水带走。 北京饭店跟没喝完的“半瓶水”较真儿,还真不是矫情。该饭店粗略统计,客人每天丢弃的“半瓶水”大约是90瓶,合计2800毫升,一年30000多瓶,如果不采取措施,仅这一项一年就浪费1000多升水。 “一个小标签,让矿泉水瓶立刻有了归属。”赵先生经常参加会议,他说,贴上记号贴后,就不怕弄混了。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赵潭表示,保守估计,北京每年会议瓶装水超过1200万瓶,以10%的浪费率估算,仅一年便浪费100多万瓶“半瓶水”,数字惊人,令人惋惜。因此,开展“光瓶行动”,与“半瓶水”较真儿 今年4月23日,北京市水务局启动“倡导光瓶行动,用水浪费”专项行动,得到了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会议会展等瓶装饮用水使用重点场所的积极响应。
佳木斯四海鲜、佳木斯饭店、佳木斯餐饮、佳木斯海鲜饭店、佳兴四海鲜